高考改革

课程培训

吉林省科协 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1年 “英才计划”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科协 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1年

“英才计划”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长白山开发区科协、教育局,梅河口市科协、教育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切实促进高校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开发开放,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中国科协和教育部2021年将继续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英才计划”)工作,吉林省科协、教育厅决定共同在我省组织开展2021年“英才计划”培养工作。

为确保“英才计划”项目在我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021年将继续从全省范围内选拔优秀高中生参与活动。请各地科协、教育局及相关单位充分认识“英才计划”对于促进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按照《2021年吉林省“英才计划”工作实施方案》(见附件)有关要求,精心组织策划、及时沟通协调,确保我省2021年“英才计划”工作取得成效。

联系人:孙梦雪

联系电话:0431-85261351

通讯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6255号吉林省科协405室

邮政编码:130021

附件:1.2021年吉林省“英才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2.2021年吉林省“英才计划”导师简介

3.2021年吉林省“英才计划”学员名额分配表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 吉林省教育厅

2020年12月9日

附件1

2021年吉林省“英才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的

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使中学生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并以此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内容

(一)参与高校

吉林大学

(二)学科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共五个学科。

(三)导师遴选与推荐

原则上,“英才计划”导师应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导师中推荐,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为主。吉林大学根据工作计划确定导师人选,省级管理办公室根据导师条件进行审定后,正式成为“英才计划”导师。新增导师获得主办单位颁发的导师聘书,往届导师自动进入“英才计划”导师库。导师应组建由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专家组成的培养团队,团队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

(四)学生遴选

学生遴选由吉林大学与吉林省科协、省教育厅共同负责。中学负责推荐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参加申报,学生相应学科成绩排名应在年级前10%,或者综合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5%。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及高校导师的研究领域选报导师,并提交相应材料,通过网上初审、笔试、面试等程序后进入培养环节。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联合对报名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创新潜质进行笔试、面试。笔试选用全国管理办公室提供的五学科潜质测评试题。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材料和笔试情况确定进入面试人数,面试学生与入选学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3:1。学生通过面试后进入培养环节。

2021年我省计划培养学员75名。每位导师培养学生数不超过5人。其中吉林大学承担29名学员的培养经费。

(五)培养周期

培养周期原则上为一年(2021年1-12月)。2020年度培养的学生可继续报名参加本年度培养,导师将给予优先考虑。

(六)培养原则

1.兴趣导向。导师应从中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出发,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使学生实质参与科学研究,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

2.名师引领。“英才计划”导师以著名科学家为主,注重发挥著名科学家在精神熏陶、学术引领和人格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导师及培养团队应着眼于为国家培养未来拔尖科技创新人才,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

(七)培养方式

1.导师培养。导师应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平台和学术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导师根据学生不同特点,采取指定阅读书目、参加学术讨论、听取学术报告、指导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使学生真正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切实体验科研过程。对于兴趣爱好或科研项目属于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的学生可以推荐高校内部不同学科导师、不同实验室或校际间的合作共同培养。

导师应保证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保证学生见面次数,对学生进行当面指导。导师应要求学生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周期内到校参加培养不应少于10次,并督促学生在每次活动后登陆网络平台提交《成长日志》,记录培养过程。

2.中学培养。参与中学需选派科技教师或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科研技能培训,配合高校导师做好学生日常培养。

3.科学实践与交流活动。5个学科工作委员会每年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大师报告、夏(冬)令营、论坛、交流会等多种学科交流活动。全国管理办公室还将组织野外考察等综合性实践活动,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国际竞赛或交流活动,与国外优秀青少年、科学家进行交流,提高对世界科学前沿的认识,开阔国际科学视野。

(八)学生评价

为加强对“英才计划”工作动态管理,明确阶段性培养目标,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省级管理办公室在“英才计划”实施日常考勤、中期评价和年度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1.考勤评价。导师应联合中学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学生考勤制度,入选学生应积极主动联系导师,按照导师要求到高校学习,通过“英才计划”使自己从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从验证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培养周期内学生到校参加培养不应少于10次。学生在每次活动后登陆网络平台提交《成长日志》,记录培养过程。

2.中期评价。7月底前,省级管理办公室将联合吉林大学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中期汇报,解答学生问题,明确下半年培养目标,协调解决培养中的问题。同时由导师团队结合学生日常培养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合格者退出培养。

3.年度评价。11月,学生在线提交课题报告、培养报告(含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实验记录、小论文等)、《成长日志》、导师评价等材料。全国管理办公室从科学兴趣、学科基础知识、创新及科研潜质、综合能力、英语交流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评选出年度优秀学生、合格学生和参加国际竞赛及交流活动候选学生,评价不合格学生不授予《培养证书》。

三、组织保障

2021年吉林省英才计划工作由吉林省科协、吉林省教育厅和吉林大学共同组建吉林省“英才计划”管理办公室组织工作实施,相关中学共同参与实施。具体职责如下:

(一)吉林省科协和教育厅

负责将“英才计划”纳入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制定吉林省“英才计划”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历年各地区参与情况及本年度参与中学申报情况分配推荐名额;组织和推进中学生的推荐、选拔、培养工作;组织工作总结评估等;协助推动导师培养工作;推动“英才计划”与中学教育改革有效衔接,探索设立创新学分,将“英才计划”培养活动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二)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教务处负责协调和组织工作实施,并将“英才计划”纳入学校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总体计划,推动“英才计划”与大学教育、“拔尖计划”紧密衔接。具体职责包括推荐导师人选;协助组织学生选拔;协调重点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等教育资源、设施场所向学生开放,提供相关资源保障;协助导师推进培养工作;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实习、学术报告、国际交流等课程与活动;制定工作评价标准,对导师及培养团队工作量、工作成绩等方面给予评定;对已升入大学的“英才计划”学生进行跟踪;推动与“拔尖计划”、“本硕博连读研究生”等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衔接,促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衔接;完成学校工作总结,协助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三)各地科协、教育局

组建本地区“英才计划”领导小组,组长由本地区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机构负责人和本地区教育局相关工作负责人共同担任,成员包括科协英才计划项目负责人及本地各参与中学校级领导,日常工作由科协英才计划项目负责人承担。“英才计划”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本地区参与中学名额分配工作(名额分配详见附件2),各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区内部分配,如名额不足可以地区为单位向省级管理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上浮额度原则上不超过上限的百分之五十;组织和推进本地中学生的推荐、选拔工作;协调本地区参与中学给参与学生提供便利条件,督促参与学生积极与导师联系学习,组织本地区工作总结评估等(注意: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酌情报名)。

(四)参与中学

2021年度参与中学名单(附件2)是按照英才计划全国管理办公室《关于报送2021年“英才计划”参与中学的通知》(科协青发〔2020〕32号)相关要求,由各中学申报、各地区英才项目工作小组选拔推荐产生,已由省管办报送国家管理办公室备案,本年度申报学员只能在已备案学校中产生。参与中学应组建本校“英才计划”工作小组,校级领导为组长,科技教师等有关人员组成的指导团队,指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配备学科教师支持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英才计划”工作小组负责推荐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中学生;建立与导师团队、省级管理办公室的有效沟通机制,实时反馈培养工作开展情况;将“英才计划”纳入本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科技选修课程、创新实践课程等课程体系;对学生培养活动进行督促和检查;协调保障学生参加培养时间;积极与导师沟通培养情况,并参加重要培养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培养心得体会;制定工作评价标准,对中学负责教师工作量、工作成绩等方面给予评定;进一步加强校内宣传与宣讲,扩大受益面;完成年度工作总结,协助做好各项保障工作;重点加强对学生毕业去向进行追踪。

四、进度安排

(一)推荐导师

2020年12月8日前:吉林省科协制定“英才计划”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吉林大学推荐符合条件的导师,经省级管理办公室审定后,导师在网络工作平台(www.ycjh.org.cn)录入个人和培养团队信息。

(二)中学推荐及学生网上申报

2020年12月9-18日:参与中学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推荐符合条件的中学生,符合申报标准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在“英才计划”网络工作平台(www.ycjh.org.cn)申报并选报相关导师,由中学管理员(没有账号的老师需提前登录平台注册)及省级管理办公室登录“英才计划”网络工作平台审核通过,完成报名。(中学要对所有推荐学生进行校内公示,公示通知留存省级管理办公室备案)

(三)学生学科潜质测试

2020年12月20-27日:通过审核完成报名学生须统一参加在线学科潜质测试,测试全程进行录像监控(具体测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四)确定面试名单

2020年12月28日-2021年1月5日:省级管理办公室和吉林大学根据学生学科潜质测试结果划定各学科分数线,原则上选拔数量和面试数量按照1:3。如果导师因分数线导致面试学生达不到1:3比例,可按分数递补或从其他导师处调剂,由省级管理办公室与高校导师协商后递补面试名单。

(五)导师面试,报送学生名单

2021年1月6-20日:按学科组织面试工作,高校确定入选学生名单。省级管理办公室将入选学生名单报全国管理办公室审核备案。面试重点考察学生的科学兴趣、科技创新经历和未来发展方向,导师面试意见要存档,以备查询。

(六)组织师生见面会

2021年1月21-30日:省级管理办公室组织导师、中学指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师生见面会,进一步明确“英才计划”的目的意义、培养内容和参与要求。学生与导师、中学老师与导师间建立对接机制。

(七)培养与评估

2021年1-12月:学生进入正式培养阶段。由导师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提出培养计划,师生共同实施。省级管理办公室适时开展中期动评价,组织学生参加冬令营、夏令营、野外科学考察等综合实践活动。

(八)年度评价与总结

2021年11-12月:省级管理办公室将联合吉林大学共同完成学生年度评价,展示年度培养成果。

五、其它

(一)学生跟踪与服务

省级管理办公室将学生跟踪与服务工作纳入“英才计划”全年工作计划,联合中学、高校持续加强“英才库”共建共享。加强学生管理,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现和培养学生跟踪的骨干力量。参与中学要重点加强对学生毕业去向的追踪;吉林大学要重点加强对升入本校的学生培养情况,特别是进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情况及后续发展情况的追踪;省级管理办公室要组织往届学生积极参加“英才计划”活动,同时做好到本地区就学的学生联系指导工作,保持并增强“英才计划”吸引力和凝聚力。

本期学员培养结束后,需要在升学时登录“英才计划”官网,更新个人毕业去向,以便建立后续联系。

(二)安全保障

省级管理办公室为入选学员购买培养期内人身保险,为学生参与培养活动及假期实践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学员到高校参加培养期间的交通安全由家长负责。

附件2

2021年吉林省“英才计划”导师简介

序号

导师

姓名

指导

学科

所在

学院

个人简介

研究方向

1

李辉来

数学

数学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指委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研会数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数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教学名师

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分数阶微分方程、数学文化方面的研究。

2

易英飞

数学

数学学院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Killam Memorial讲习教授,吉林大学柔性引进人才

主要研究随机微分方程稳态测度,随机离散网络的同步化等,可应用于天体、气象、机器学习等科研领域

3

张然

数学

数学学院

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计算数学学会青年创新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领域相关问题进的研究。此研究不仅对数学理论的发展有帮助,对于许多实际的工程问题,比如石油勘探,飞行器设计,医学上的CT成像等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4

刘磊

计算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省高等学校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主任,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现为吉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程序设计语言与实现技术,软件形式化方法,云计算,软件工程相关的研究

5

胡亮

计算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公安部信息安全技术专家,中国教育部网络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高性能计算,大数据,计算机网络软件,网络安全方向研究

序号

导师

姓名

指导

学科

所在

学院

个人简介

研究方向

6

周丰丰

计算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

主要从事大数据挖掘、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计算生物学、多标签学习等大数据核心算法研究

7

冯守华

化学

化学学院

中科院院士,吉林省科协主席,国际水热与溶剂热化学协会(ISHA)主席

长期从事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化学、新概念半导体合成等方面取得了创新和系统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从化学-医学交叉角度围绕人类的共同挑战——癌症展开了积极的研究,探寻肿瘤标志物分子并建立可视化模型为癌症的早期筛查提供独特视角

8

孙俊奇

化学

化学学院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吉林省科技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聚合物膜及自修复可循环利用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包括:聚合物膜界面组装的新方法,多功能集成膜材料,自修复与可循环利用聚合物材料等。

9

张皓

化学

化学

学院

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6年)获得者。现为《中国化学快报》编委

主要从事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照明显示和生物医学相关研究

10

邹广田

物理

物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高压物理和超硬功能材料研究

序号

导师

姓名

指导

学科

所在

学院

个人简介

研究方向

11

马琰铭

物理

物理学院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协会“Jamieson奖”和意大利理论物理中心“Walter Kohn”奖。任Comput Mater Sci期刊副主编,吉林省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理事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研究

12

邹勃

物理

物理学院

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压力响应材料设计和高压相材料截获的研究

13

张汉壮

物理

物理学院

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全国普通高校力学课程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试点项目物理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

主要从事材料超快动力学研究、量子点发光器件研究

14

滕利荣

生物

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专家,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主要从事生物制药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15

吴永革

生物

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精品课负责人;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MOOCAP)学术委员会生物科学分委会委员

主要针对肿瘤等重大疾病和重大传染病开展基因工程抗体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

附件3

2021年吉林省“英才计划”学员名额分配表

地区

可申报人数上限

单位

联系人

电话

中省直

20

长春外国语学校

李钟琦

13689811821

40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田爽

13596038052

30

吉林省实验中学

曹玉峰

13596057763

长春市

200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

学校

祝云峰

15843131096

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

赵家盈

13924093346

长春市第二中学

王丹

13578633850

长春市第六中学

姜明南

13354318865

长春市第七中学

崔岩峰

18686665825

长春市第八中学

龙杨杰

13943130822

长春市十一高中

赵春辉

15604404315

长春市实验中学

申泽俊

15044105001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

张德会

13756019768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

金美兰

13578862467

长春市一三七中学

卫忠泽

18686611165

长春市十一高中北湖学校

吕小雪

13596166992

长春市第一五0中学

李春辉

18343178969

农安县实验中学

郭守山

13756605855

长春市第十九中学

高健

13394443449

吉林市

40

吉林一中

李晓影

18543222401

吉林毓文中学

韩琦

13944608107

吉林市万信中学校

吕怀宇

18604320585

延边州

10

延边第二中学

周国华

13069096927

地区

可申报人数上限

单位

联系人

电话

四平市

20

四平市实验中学

宋永航

13604345448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李刚

13843417581

白山市

10

白山市第二中学

王超艳

13894063161

通化市

10

通化市第一中学

徐善勇

13943595155

梅河口市

10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李晓芳

15943577789

松原市

20

前郭县第五中学

刘广超

13943877897

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

祁国良

13894128522

注:1.中省直相关学校直接按照文件要求组建本校“英才计划”工作小组,如名额不足,可直接向省级管理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上浮额度原则上不超过上限的百分之五十。

2.所有参与学校日常联络负责人请尽早加入qq群306478853,跟进学生申报工作。


吉林省科协办公室

2020年12月日印发